公司A承接了一個大型信息系統研發(fā)項目,項目涉及公司內部研發(fā)、測試、運維、市場等多個部門的協同。項目團隊采用敏捷開發(fā)模式進行軟件研發(fā),項目經理小李負責該項目的全面管理。
在項目初期迭代測試過程中,發(fā)現部分功能模塊的實際運行效果與設計預期偏差顯著。經調查發(fā)現部分開發(fā)人員對新技術框架理解不足,在編碼過程中也未遵循公司定制的詳細編碼規(guī)范,導致代碼可讀性與可維護性差。此外,在代碼審查環(huán)節(jié),審查流程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,審查人員僅憑經驗簡單瀏覽代碼,且審查時間被其他緊急任務壓縮,未能有效識別出潛在的代碼漏洞與性能瓶頸問題。
隨著項目進展,客戶需求逐漸清晰,需求變更逐漸增多,但部分變更請求直接與部分項目成員口頭溝通,導致需求變更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出現了偏差與遺漏,項目團隊成員對變更內容理解不一致,造成部分己完成的工作需要返工。在項目團隊內部,由于跨部門協作流程不完善,不同部門成員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。有時研發(fā)部門完成的功能模塊更新未能及時通知測試部門,導致測試計劃延誤。
在資源管理方面,項目團隊中的核心技術人員大多身兼數職,不僅參與本項目,還承擔著公司其他重要項目的技術支持工作。由于任務分配不合理,導致在本項目中的關鍵技術節(jié)點上,人力投入不足。
【問題1】(10分)
針對質量管理中出現的問題,詳細闡述項目經理小李應采取的改進措施。
【問題2】(6分)
基于溝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:
(1)請幫小李確認需要溝通的對象有哪些?
(2)針對(1)給出的溝通對象,請參考表格中的示例,針對不同溝通對象,補充完成相應的溝通措施(重點寫出溝通方式及頻率兩方面)。
【問題3 】(3分)
項目所需資源可能來自項目執(zhí)行組織的內部或外部。內部資源由(1)或(2)負責分配,外部資源則通過(3)過程獲得。
【問題4】(6分)
(1)在質量管理中,質量保證主要關注產品是否符合質量標準,而質量控制主要關注過程是否穩(wěn)定。()
(2)在資源管理中,資源日歷規(guī)定了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、可用多久。()
(3)進度壓縮技術是在同時考慮資源可用性和項目時間的情況下,對活動和活動所需資源進行的進度規(guī)劃。()
(4)使用人工檢查代碼的方法來檢查代碼的邏輯問題,也屬于黑盒測試的范疇。()
(5)在項目管理中,溝通計劃是確保項目團隊與客戶之間信息傳遞的關鍵。()
(6)在項目管理中,與客戶的溝通應主要通過正式的渠道進行,非正式溝通可能會導致信息傳遞不準確。()
A公司中標某大型醫(yī)療集團的智慧信息化建設項目,小張作為項目經理,負責該項目建設工作。在項目啟動后的某次項目例會上,醫(yī)療集團領導希望A公司可以運用大模型AI等新技術,在一個月內實現運營數據的分析。
小張認為,該部分功能相比總合同而言占比不大,又考慮在一個月內可以完成上線,且該領導對項目驗收有話語權。小張認為,滿足該領導需求,但介于目前公司缺乏大數據領域的技術開發(fā)人員,小張建議公司外包并推薦最近比較火的B公司簽訂合同后,B公司駐場工作兩周后出現了問題:
1:B產品穩(wěn)定性差,數據丟失和獲取重復的問題解決,需要依賴駐場開發(fā)工程師,工作效率低下。
2:B公司未做過有關醫(yī)療項目,知識薄弱對需求理解不深入,未在預定時間內梳理出需求跟蹤矩陣。
3:B公司融資受阻,工資延發(fā),駐場工作紀律差,項目經理無法推進計劃離職,上線延遲風險高。
小張責令B公司的整改措施:
1:B產品重新執(zhí)行測試,已發(fā)現問題測試通過后再重新向客戶提交。
2:B公司的醫(yī)療專家與用戶核實需求,描述完成需求跟蹤矩陣。
3:簽訂補充協議,針對當前問題給出賠償方案。
【問題1】
從范圍管理與風險管理角度幫助小張給出改進措施。
【問題2】
從風險管理角度寫出,小張三個措施分別屬于哪種風險應對措施?
【問題3】
需求跟蹤矩陣的作用。
答案解析與討論:m.pokkc.com/st/780251806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