掃碼去點贊
除了背景真實、內容豐富,寫什么類型的項目也是很重要的。相比純軟件項目,軟硬件結合的項目可擴展范圍要大一些。因為軟硬件項目多了硬件設備的選型、采購、到貨、安裝、調試、集成,當感知設備到貨不及時,會影響聯(lián)調,從而對進度、成本、風險等方面造成影響。純軟件系統(tǒng)雖然也需要采購服務器、臺式電腦等,但是這些工作在項目開始早期就會準備好,而且現(xiàn)在很多應用是上云的,實際上也不可能每次項目都采購新的臺式電腦等工作設備。所以建議選軟硬件結合項目,比如智慧交通、智慧農業(yè)、智慧森林等,幾乎可以適配所有主題。
大部分同學的標題就是過程名稱,比較生硬,其實可以加一句對這個過程的解讀,比如規(guī)劃過程,加上,“為xx管理工作奠定基礎”,控制規(guī)程,加上“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并采取措施改進”,“識別干系人,根據特點對干系人進行分類”,這是我臨時舉的例子,可能比較普通,大家可以在考前給所有過程設計一個生動、新穎的描述,讓閱卷人覺得你對這個過程的理解是到位的。
在看范文的時候,最好找每次考試的高分論文,結合子題目去看。通用的范文看不出來對子題目的回答,容易誤導基礎不扎實的人。
如果太早看模板和范文,會導致每次寫論文都被束縛,總覺得人家這個寫的很好想拿來用,那個很好也想囊括,最終整篇論文很生硬,看似都寫了很多,實際內容空洞。建議先掌握論文要點,在自己的框架搭建好之后,再適當看一些范文,重點學習他們的寫作思路,不要一來就學習范文。
除了明確的說要畫圖的,有的子題目可以用圖表說明,也可以用文字說明,比如風險登記冊、質量核對單。建議除了純概念性、相關性、理解性問題(比如你是如何理解??,??和??的關系,你是怎么解決??之類問題),能畫圖的都畫圖。畫圖時可以先在論文里用文字描述,后面再畫圖。機考就不需要像紙質考試一樣把圖表放在論文最后了,在相應的地方插入圖表即可。光有圖還不行,不能一大半都是省略的,?需要有實質性的內容。在考場上臨時發(fā)揮是很難的,建議考前針對每種圖表,自己先畫一畫,并且結合你準備的項目設計幾個可操作性的實例。比如風險登記冊,本項目有哪些類型的風險,每個風險類型有哪些實際案例,還有優(yōu)先級、跟進人、當前狀態(tài)、截止時間等。
我們知道,跟子題目相關的過程要詳寫,子題目沒有提及的過程可以略寫。建議先把詳寫的過程寫了,后面有時間再寫其他不重要的過程,如果時間不夠甚至一兩句話帶過都是可以的。特別是對于過程多的論文,比如整合管理、進度管理、風險管理,如果不能做到詳略得當,閱卷老師可能會覺得子題目的回答不夠豐滿。而且機考論文字數有限制,如果不能做到詳略得當,洋洋灑灑地寫完可能最后還要刪掉部分內容。